欢迎来到栾川县人民检察院!  时间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丰富活动

检察新闻

丰富活动

故宫无言 兴衰自知

科室:  拟稿人:  审批人:  发布人:

对于我来说,抑或大多数人来说,到北京后,第一个想去的地方,自然是故宫。

  其实“故宫”的称呼,应该是清亡之后世人对这座皇家宫殿的叫法,她原本的名字,是“紫禁城”。1420年,当明成祖朱棣耗费了十四年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将紫禁城建成时,大概他心里也会像秦始皇一样期望:这座宫殿,连同这朱明的江山要“传至二世三世以致千万世”;当然,已经熟知中国王朝兴亡史的他,未免也不会在内心深处有着更理性的认知:朱家的子孙大概也不会逃脱“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宿命。

  果然,有明一朝,自成祖朱棣以后,虽然一代不如一代,但皇位又传承了十二次,到了崇祯朱由检这里,尽管他励精图治地干了十七年,无奈大明朝的衰败已积重难返,任他百般努力也无力回天,最后竟落得个“煤山自缢”的下场,只留下了令全天下汉人都为之动容的“任贼分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血书。后来,清军入关,赶走了“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李自成,将顺治皇帝迎入了象征着中原王朝最高统治中心的紫禁城,正式开启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

  故宫是幸运的。行走在故宫的中轴线上,望着熙熙攘攘的游客,内心最大的感触,莫过于这故宫出奇的好运:明亡时,已经占领了北京城的李自成没有像当年的项羽一样,一把火烧了这象征着“残酷压迫千万农民”的朱明宫殿;后来入主中原的清王朝,不但没有铲平这前朝旧宫,反而让自己的皇帝也住了进去,而且一住就又是二百八十年;到近代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国内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北京城不知被毁坏过多少次,但惟独这座紫禁城,却始终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得以基本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奇迹。

  故宫见证了封建中国的最后两次统一。故宫存在的六百年里,除却明末清初出现的短暂分裂外,中国基本上是维持了统一,而且这种统一,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管控愈加有力所带来的实质上的统一。尽管未能恢复元帝国空前广袤的领土,但明朝作为中国农耕民族——汉族所建立的最后一个朝代,基本上还是保持了汉唐以来,中原王朝的传统统治区域;到了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凭借游牧民族固有的强大骑兵和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开疆扩土。伴随着一道道上书、圣谕在紫禁城的传进传出,封建中国的最后一次统一终于在1750年彻底完成了,从而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

  故宫也目睹了专制皇权和整个封建大厦的倾覆。应该来说,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是在紫禁城里走向极端的。明朝的皇帝们费尽心机的成立了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监听百官,并开启了八股取士来钳制人们的思想;而随后当了紫禁城主人的清朝皇帝们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一场又一场血腥的“文字狱”让中国的思想界万马齐喑,用小小的一个军机处架空了整个内阁。然而物极必反,当坐在紫禁城金銮殿的皇帝们越来越觉得皇位稳如泰山、越来越盲目自大和自以为是的时候,恰恰是存在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大厦正在腐朽溃烂的时候。可悲的是明清那么多皇帝,竟无一人察觉出来,直到被英国的舰队和大炮叩开了国门后依然扭扭捏捏、不思变革,最终当溥仪被驱逐出来的时候,紫禁城才算是随着封建时代的终结,而彻底成为了“故宫”。

  一座故宫,六百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在十五世纪初国力鼎盛时的富庶安定、开放包容,也见证了政权更迭所带来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更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屡次遭受的外敌入侵、城下之盟。因此,行走在故宫,脚下所踩的每一块儿土地,都是如此的厚重,仿佛引力在这里被成倍的增加了,只为让每一个读过历史的人多停留几秒钟,倾听这宫中的一殿一室、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兴衰诉说。

  作者:利川市人民检察院 张建勋

文章来源:正义网  时间:2015/12/23 15:33:36  浏览:9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