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栾川县人民检察院!  时间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丰富活动

检察新闻

丰富活动

死亡,你不得不修的课

科室:  拟稿人:  审批人:  发布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死亡,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面对至亲,这是不可避免的宿命。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死亡,却有不一样的选择。离去,看似简单,对于活着的至亲而言,却承受着莫大的悲痛,这种悲痛,短时间内无法消除,也是以痛苦的方式来延续。

如果不是亲临死亡,或者是经历至亲离去,你永远没有这种切肤的感受。人都是这样,在不关自己的事情面前,尽管有着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但却不会切切实实的体会至亲离去的痛苦之感。如同儿时一般,对于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是如此的尊重,以至于我们连细小的昆虫都是如此的呵护。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对于生命的感悟渐趋于麻木。如此浮躁的时代,我们似乎失去了感受的能力,我们迫不及待的希望别人看到我们的努力,以至于个体在这样的大时代面前是显得那样的微乎其微。

生命绝不是简单地数字的叠加,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这简单的数字一都独一无二,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重托或者希望。所以看到那些数字一次次的上升背后,又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我们似乎只是简单的去关注又有多少人离我们而去,又有谁去在乎那些在世至亲的悲伤的感受。社会发展的代价需要每一个个体承受,但这样的代价过于残酷。谁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如果只是一次次的简单的事件的重复,谁又能保证下一次这样的事情不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或者是我们的亲人身上。所以这关乎着每一个人,这绝不仅仅是事件中当事人所遭遇的境地。他们就是我们,我们也是他们。一次次的事件背后不吸取教训,下一次的事件又是恶性循环,这样的国家制度肯定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否则,最简单的亡羊补牢连稚童都懂,何况其他呢?反思、追责、或者重构是公共事件中应该有常态。如果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这对于离去的人而言,真是莫大的讽刺。反思或者重构都是为了吸取教训,使这样的事件不会再有下一次。

诚然,我们的生命终将离去,但却绝不是以这样的方式离去。哪怕就是这样的方式离开,也希望这种残酷的代价可以唤醒社会,促进社会的点滴进步。以人为本的口号喊得再响亮,也不如切切实实保障每一个人安全的活着,即使不能健康的活着,那最起码也要有尊严的离去。

看到这样一句话“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这样的反问需要我们每一个思考。是的,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惧里,正是因为有与这种恐惧相对抗而生的内心安宁相伴,我们才有足以抵抗现实世界风险的能力,生命也因此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厚度。如果连明天都不能保障,我们所建立起来的内心安全感不堪一击,这才是一个社会人心坍塌的现状。

活着不易。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倍加珍惜现在,珍惜与自己相伴的人。能够夺去我们的生命除了不该有的人祸外,还有那些天灾,以及疾病。未来的风险性的不断扩大,使得谁都不能保证你的下一刻会在哪里,会跟谁在一起。也正因为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的当下。

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必修的课程。每一个人都恐惧死亡,这是不可避免的宿命。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生命的历程,悲伤亦或喜悦,我们所经历的事件,对世界的回应,我们走过的那些路,积累的那些人生经验,是我们坦然面对生死的勇气,来面对最后的死亡。



文章来源:正义网  时间:2015/8/18 15:26:59  浏览:9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