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工作动态
科室:检务公开办 拟稿人:白全忠 审批人:周飚 发布人:庞溢文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基因,5月28日,栾川县检察院组织全院干警到卢氏县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干警们收获满满。
1934年11月16日,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军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2月3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卢氏县叫河(今属栾川县)一带。4日,经九里胡同、石庙、陶湾,住叫河。5日,经西马阴、姬家岭前往卢氏大石河,向陕南挺进。
卢氏是红十二五军长征时途经河南的最后一站。12月6日,在货郎小贩陈廷贤的引领下,红二十五军主力翻越柏盘岭和大小蚂蚁岭,沿着依山傍水的羊肠小道,抵达卢氏县磨口乡东龙驹寨。7日,翻越大夫岭,出茄子河,经香山、庙台抵官坡镇的兰草村,军部住兰草小学。8日,从兰草直扑豫陕边界的险关——铁索关,击败守关的陕军,顺利进入陕南。
上午9时30分,干警们从卢氏县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大型红色文化活动总指挥部门前广场出发。硕大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格外醒目,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他们按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服装装束,统一着红军军装,统一配发“武器”装备,列队报数后,栾川县检察院干警被编为“重走长征路第一团”,由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潘萌做了庄重的“战”前动员,举行了授旗仪式,开始沿着当年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向西挺进。
在洪涧镇青山村的红军亭前,干警们聆听了当年给红军带路的货郎陈廷贤的孙子陈晶讲述他爷爷奋不顾身,冒险为红军带路的光荣事迹。
陈廷贤,男,1911年11月15日出生,山西省晋城人,少时家贫曾到解州盐池做苦工,后流落到豫西卢氏县,租居县城,在一家蛋糕店学做糕点的手艺。每日肩挑货郎小担,游走四乡叫卖糕点,豫陕交界深山中的大路小径他都了如指掌。
1934年12月4日,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石庙、陶湾等地,抵达叫河一带宿营,准备经朱阳关继续西进,可敌人在这里已经设好了包围圈。前方,国民党调集一个师的兵力从开封乘火车赶赴灵宝,12月1日到达朱阳关一带堵截、设伏,身后,敌“追剿纵队”10个团的兵力,已跟踪追到栾川一带。前堵后追,红军再次陷入险境。显然,凭借武力突围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找到一条安全的入陕之路,立即把部队拉出险境。但红军人生地不熟,常受大股土匪洗劫的卢氏百姓又对“部队”充满戒心,派出的多路侦察员都失望而归。
就在红二十五军绞尽脑汁寻找入陕之策时,红军手枪团在青山村千佛窑对面丁字路口古道旁巧遇货郎陈廷贤。他告诉红军还有一条很少有人知道的入陕小道。凭借道路熟悉,消息灵通的优势,冒死带领红二十五军,攀山崖,越深沟,涉溪流,从一条敌人根本想不到的“油盐小道”冲出包围圈,直插卢氏县城附近,红军发现县城方向灯火通明,人喊马嘶远远传来。经侦察,城里驻扎着从陕州调来的队伍,准备在此堵截红军。军领导当机立断,绕城而过,寻路西进。冒着枪林弹雨,红军绕过了卢氏。当晚,红军在卢氏横涧河口的望云庵一带露宿,稍事休整。12月6日,红二十五军在陈廷贤的带领下,前往那条不为人知的入陕小路,河东村沿大路沟上,翻越大岭壕山顶。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之后顺利进入陕西商洛地区,开辟了鄂豫陕根据地。
临别时,红军的军领导们拉着这位货郎兄弟的手依依不舍,并送上了不少大洋。可是陈廷贤却毅然拒绝了这份谢礼。于是,程子华和吴焕先找来纸笔,写上了字,并盖上了大红印章,庄重地递给了陈廷贤。
中午,干警们到达红军广场,巨大的红旗雕塑迎风招展,它是红军广场的主题标志。在这里,干警们吃了忆苦思甜饭,稍作休息,就往兰草村赶。
官坡街镇属南北走向,街长近二里地。在一进入该镇的一条河的西岸桥头,就看到了竖立的一座纪念碑。这里就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官坡战斗遗址。1934年12月7日,红二十五军长征主力由陈廷贤带路经前虎峪、后虎峪翻过大夫岭,出茄子河,经香山庙往官坡前进。官坡民团发现红军后,即鸣枪四散逃窜。红军在官坡稍作休整,便直奔兰草街。
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是西部最边缘的一个村(街),与陕西接壤。这里建有一座雄伟高大的“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碑”。干警们在这里向曾经在长征路牺牲的先烈们敬献花篮、三鞠躬,缅怀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
随即,干警们向街里的兰草小学走去,这里就是当年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八十四年前,1934年12月7日晚,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这里,部队在兰草一带宿营,鄂豫皖省委、红二十五军军部就设在兰草街关帝庙内。在这里,干警观看了长征事迹展和英雄儿女雕塑,再一次聆听当年的战斗故事,遥想当年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一群红军战士如何冲破敌军重重封锁,坚定前行的壮烈场景,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缅怀先烈、奋勇前进的壮志豪情。
最后,干警们来到红二十五军入陕处一一铁锁关。豫陕边境上的铁锁关,它位于官坡镇兰草街西箭杆岭岭脊,海拔1007米。距卢氏县城100公里。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盛,景色优美。西与陕西省洛南县交界。铁锁关地势险要,是豫西通往陕南的必经之路,宋代就有驻军设关防守。1934年12月8日,。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从兰草直扑豫陕边界的险关一一铁锁关,经激战,守关陕军败逃,红二十五军终于打开了进入陕南的要道。彻底撕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歼灭于卢氏群山的合围之网。
回程路上,党员干警们感慨万千,豪情满怀。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当年红军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战斗精神,不畏艰苦、坚定前行的长征精神,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革命传统,军民团结、作风优良的为民精神当做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把长征精神转化为为民服务、开拓奋进、扎实工作的前进动力,叙写新的长征史诗,为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